报告题目:“寻根文化”的当下意义
主 讲 人: 范建华
时 间: 2016年4月27日下午2:30
地 点: 学科7号楼一楼127会议室
内容简介:80年代中期,文坛上出现了“寻根文化”,促成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之所以要“寻根”,是因为觉得中华民族某些传统之根已经隐蔽不见,背负中华民族脊梁的因素已被现实种种唯利是图、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不讲诚信等异化的东西所遮蔽,而要弘扬中华民族价值观中诸如天地正气、为民而呼、宁死不屈、忍辱负重、敢作敢为、坚韧不拔、仗义执言、待人厚道等品质。故事发生的地点背景通常是中华民族古文化发源地的中原、西北地区,由于受到较少现代文明熏染因而还保留着中华民族某种传统习性,在与缺少自然资源的自然环境的抗争中显现出来的坚韧不拔的某种精神,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所呈现出的质朴厚道等,都可归结为传统之“根”,尽管这些“根”中,也与夹杂着民族的某些愚昧、劣根、糟粕的东西纠结在一起。‘寻根意识’的出现也是基于(至少是部分地基于)对“全球化”、“地球村”的反拨,交织着一种不愿完全改变民族习性而与之相抗衡的心理意识。
“寻根文化”在当下种种乱象的社会中,更具现实意义。
主讲人介绍:范建华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后,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评审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画院副秘书长理事,教授 硕士生导师。博士期间师从著名画家范扬,博士后合作导师吴为山。学术方向:美术、书法创作及20世纪中国美术史论。《人民日报海外版》、《画院》、《中国书画》、《彩墨中国》、《书画频道》等媒体曾对其作过专题报道与采访,中国文联举办的2016年文艺界春晚“百花迎春”曾播放其事迹。其作品参加国内外各级展事并赴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展出,被国内外多家美术机构收藏。
欢迎广大师生走进大讲堂聆听、交流!
主办单位:博取款骋嘉秒到账
承办单位:传媒与艺术学院